写文章我不喜欢象王小波那样开头就把罗素的话当引子,但今天我是要引用别人的话来开始我今天的这篇文章,而且引用的正是他王小波说过的。王小波说,知识分子生活在非理性的时代是痛苦的。这句话,我现在非常有体会。 当然,首先,按王小波的定义,我根本不算知识分子。我和王小波一样本科读的是理工。他来美国学了点和知识分子搭点边的东西,这大概要感谢他的妻子李银河,而我其实到美国一本正经学过的还是理工的东西,这让我成了非知识分子的一员。但这并不妨碍我冒充知识分子,再起码冒充自学知识分子,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思考。我也许是瞎思考,但我一直在思考。 思考就会有想法,有结论。有结论,就会讲出来,或写点东西出来,连胡锦涛都说了老百姓有嘴就要说话。写点东西出来就会有人评论。有人评论,甚至有人骂,这是正常的事情。我讲我感到痛苦的,完全不是因为有人来骂我。我感到痛苦的是感到那些评论造成的感觉是,我们还生活在一个非理性的时代,甚至在海外的国人在文学城形成的一个虚拟的社会也是一个非理性的社会。 我昨天写了一篇基本上是读了一本英文书的读后感而反思我们周围经常看到的一些文字的文章,《这些常用语全是谎言,你看清骗人的把戏了吗?(图)》。原本这几个句子或词真是我随手捡来的用的几个词和句子。平时就一直在想这方面的事。后来读了昨天文章的几十篇评论后,才发现,对这几个词和句子的反思,却真是触动了国人的几根基本的神经。 先来看看五千年文明这个说法。我忘了是哪本书,我现在在墨西哥南方的一个温暖的小城里,也没什么可以参考的书,但好象是复旦出的历史十六讲的一本书,里面是有结论的,也就是文明的定义是文字,而中国无法证明五千年前中国就有了文字。本来我选这个词,就是简单的一个事实叙述。我希望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没人出来承认这个事实。是的,也许我们的文明比五千年更长,但现在我们没事实去证明,那我们就应该基于事实来讲话。这么简单的一个反思,当然是和以前灌输我们的教科书里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如果我们不顾事实,歪着头讲瞎话,我们的所谓五千年文明带来的荣誉感又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当然,我现在是找到问题的答案了,那就是我们的虚荣心不让我们去承认我们没法证明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 这种歪着头讲瞎话的还要涵盖文章中的第二条,也就是讲中国的富裕问题的那条。怎么看待中国的富裕问题,实际上和中国能否长期富裕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你要觉得少数人富了,政府富了,这个国家就富了,那你真该好好地学习一下葡萄牙和唐朝安史之乱的教训。我记得斯坦福胡佛研究所的一位平时对中国还是很友好的一位教授谈过这个问题。他讲,西方很担心中国政府太富带来的问题。政府可以为了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或一个国土问题而用手里的财富去建立强大的军队或警察去和对手争斗。这样做,一方面让别人担心你会做什么,另一方面,国家的财富在这以过程中可以马上消声灭迹。这种反思不是什么唱衰中国,而是在讲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个可能。你不该想想怎样才是中国长期富裕的道路吗?中国就算富裕了,毕竟也才富裕了几十年。 讲中国制度问题,是我故意放进去的,以免很多人粗暴而简单地指责我反华。这一点要讲的是,我们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问题是个制度问题。这话对了一半,错的一半是没讲明中国怎么制订一个好的制度。伟大领袖也歌颂过美国的民主,他为什么没制订一个学美国的制度呢?这个反思是有点复杂,也许不是那么清楚和简单,我们可以在别的场合谈这个问题,但我们必须反思。而基本确定的一点是,空谈制度救中国是没有用场的。我们要想的是:我们中国为什么没出好的制度?我们怎么朝制订好的制度方向走? 关于口号的问题,中国讲反话基本是事实。我一点也没夸张。现在讲建和谐社会就是因为中国已经到了完全不和谐的边缘。而对国际和平的贡献,远远不及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些都是事实,没有必要掩盖。要反思的,我们还有必要这么讲反话吗? 至于讲有过几个女人的问题,其实根本和有过几个性伴侣没任何关系。这里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经常看到指责别人行为的道德卫士出现在我们的周围。他们希望我们和他们一样思想一样生活。这些陈腐的大一统思想,在国人里根深蒂固,确确实实需要我们大家来反思。世界悲惨的历史证明只有我们看到了一个五光六色的世界,而不是单色调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才会稳定,我们才能过长久的太平日子。另一方面,你不觉得我们大家过一样的生活,想一样的事情,这做人是多么的没有意义吗? 文章中讲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是什么大国强国的问题。我们好象是太落后了,也落后太久了,也太不想落后了,所以什么都要努力弄个世界大国强国出来,体育就是很好的例子。我想问问各位的是:你每周花多少时间在体育上?中国的金牌不是大众普及体育得来的,而是靠政府花钱刺激出来的,这一点,大概是事实吧。我当然理解中国得个什么金牌时人人热血沸腾的感情,但这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值得反思吗?我们为什么对得一个冠军那么敏感?那么激动? 这几个问题,每一个其实都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很敏感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大书特书。但这些问题背后都牵涉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反思那些伴我们长大的看似已经成了固定说话的那些句子和词汇是否还和我们这个时代相符合。中国毕竟起了巨大的变化。世界也起了巨大的变化。陈年古老的东西是该定时反思反思的。 其实,这种反思在中国国内倒是已经非常普及。我倒非常奇怪的是海外的许多国人好象真象化石一样,停留在中国过去的时光,而且是停在过去报纸宣传和课本教育的时光,这确实让人感到非常遗憾,也非常不可思议。 反对我的观点是很正常的,但反对反思,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那样,我们就又会进入非理性的死胡同。 再改一下并引用王小波的一个书名来结束本文:思维着是有乐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