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的常委会在有惊无险之中产生了。 讲它无险,是因为最后人选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升迁。贺国强从中组部去管纪委,周永康从公安系统去管政法,李克强和习近平有些变动,但也合理。李克强继任过世的黄菊做第一副总理,习近平代替曾庆红做管党务和人事的党内大内高手。基本上讲,新常委是旧常委或过世或因年龄下岗的替补,并无显著变动和接胡锦涛班的味道。 讲它有惊,是习近平的变化。纪委和政法委的常委位子本来就没什么好争的。有争议的是黄菊和曾庆红这两个位子。原先传了好几年的讲法是李克强进常委,曾庆红不动。但这样一来李克强的最高接班人角色太明显,各方显然不满意这个布局。于是乎,交易的结果就是曾庆红也退,让同是太子党的习近平替代曾庆红,而李克强却变成了第一副总理的人选。为什么这样讲?一个理由是因为习近平到上海的屁股还没坐热就仓促进了常委,不象是老早就安排的。
真是这样的吗?
如果讲十八大上要有新的总书记的话,十七大上基本一定要进常委,做现在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不在接班人位子上坐他三五年是没法日后坐稳位子的。那么,既然十七大没有一个明显的总书记接班人,这接班人的计划又是什么呢?如果讲真是如有人猜测是习李竞争的话,那党的团结肯定会被严重破坏(请看前作《习近平任总书记李克强任总理:是恶斗还是民主?》)。 细看一下,咱们其实是有理由觉得这是为胡锦涛在十八大上第三次再任总书记铺路的。 首先,党章没有规定总书记的任期。宪法规定了国家主席和总理的任期,但领导一切的党的职务没有任期规定。这给胡锦涛三任总书记有了理论依据。 其二,胡锦涛是邓小平指定的接班人,有他的合理性存在。在中国做官可以不用选举,但要有合理性。伟大领袖打了天下,他做老大有他的合理性。老邓既打了天下,又实现改革开放新政,也有他的合理性。到江和胡,合理性就不那么明显了。他们唯一的上方宝剑是老邓生前指定的接班人。这也算他们的合理性。那么到了胡的下任,他的合理性就还要大大地打折扣。胡指定的接班人这句话是不那么有光环的。这样的情况下,让胡再任一期也是有他的一定的合理性的。 其三,十八大时,胡锦涛才70岁。虽然现在规定常委68就要下,但对总书记可以有例外。老江也做到76,胡为什么不能。 最关键的是,中国的政治气候和经济气候已经不允许这样的毛式指定接班人的方式来决定中央领导人。我们不得而知这是不是老邓生前的安排,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胡的接班人很可能是要经过一定的党内民主选举来决定才有他的权力合理性和合法性的。
那究竟为什么胡锦涛要再任总书记呢?
胡锦涛的十七大报告提了2020年的经济目标。如果胡在十八大上再任总书记,他将会做到2017年。是否可以这样假设:老邓给江和胡的任务,或是江胡间的默契是把经济发展到真正小康的时候,同时开放政治民主,最起码是党内政治民主。如果真是这样,那几乎可以肯定,从现在开始就要开始替民主造舆论了(这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几十处“民主”可以显示出来),而且如果觉得十八大太仓促的话,到十九大胡锦涛任完三期总书记后再来开始党内选举。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毛式官员提拔系统是黑箱作业,我们都会觉得得利者应该很喜欢,但其实不然。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下,这些制度有稳定局势的效果,但大概那些接了大位的也未必高兴和放心,原因就是上面讲的合理性。没有合理性,整天要提心吊胆。整天提心吊胆,得了大位有什么意思。但问题是中国没有本钱来个西方式的民主或俄罗斯式的政治变革。 所以用老邓的思维来看,上面的估计,也就是让胡再任一期,然后党内民主选举领导人,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当然也有可能是江胡二人的共识。这个猜想的另一个旁证是江交权给胡时,有传言,老江还想再做一届。这很有可能老邓当年的政治交代是给江胡二人的,或江胡两人也达共识。老江多任一届,只要两人的政治目的一致,胡锦涛也不会有意见。 海外传言,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曾经托人问邓小平能否将中国共产党改名为中国社会党,然后实现民主。老邓的回答是:难啊。这“难啊”二字表明了老邓的心声,那就是他不喜欢伟大领袖建立的现在这一整套制度,但他也没办法改变。要改变,必须慢慢来。胡耀邦和赵紫阳都因为认同了老邓的改革心态而上台,但都因为违背了老邓的慢慢来心态而下台。老江和胡锦涛是否在老邓过世前得了真传,或是两人间有默契,在胡锦涛三次任期前结束毛式接班而开创新的接班方式,我们真要拭目以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