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电工程尤其是大型水电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因大坝、电厂、引水隧道、道路、料场、弃碴场等在内的工程系统的修建, 会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改变。而对山体的大规模开挖,往往使山坡的自然休止角发生改变, 山坡前缘出现高陡临空面,造成边坡失稳。另外, 大坝的构筑以及大量弃渣的堆放, 也会因人工加载引起地基变形。这些都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2001 年, 在紫坪铺水利工程施工区内的都江堰麻溪,由于进行213 国道改线和紫坪铺水利工程排砂洞施工, 对边坡进行削坡, 加上连续降雨, 结果在7 月10 日和19 日两次发生大规模滑坡和坡面泥石流, 滑坡体积分别达到1.0 ×105m3 和5.0 ×105m3 , 造成213 国道中断以及其它灾害损失[6] 。岷江上游汶川到茂县一带是变质岩出露区, 地层破碎, 历史上曾因修公路越控越垮, 千辛万苦才把公路沿线的塌方、滑坡勉强治住, 现又大量开挖, 制造新的山地灾害[7] 。
在水电站运行过程中, 由于水库巨大体积的蓄水增加的水压, 以及在这种水压下岩石裂隙和断裂面产生润滑, 使岩层和地壳内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被改变从而诱发地震。水库蓄水后对库岸已存在的不稳定地质体和原有的滑坡2崩塌体, 会产生浸润和托浮作用, 再加上大型电站在运行中, 会在库岸形成高达数十米以上的水位涨落带, 频繁改变水文地质条件, 从而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岷江流域处于我国著名的川滇地震区, 滑坡与崩塌多发区———川西北龙门山地区, 同时还处于西秦岭- 横断山东部暴雨泥石流重度灾害区[6] 。在这样的地质灾害高发区, 一旦大规模灾害事件发生, 大坝的存在, 尤其是高坝、大库以及梯级大坝的存在, 将极可能对灾害起到放大作用, 并造成具有连锁破坏效应的灾害链。紫坪铺水库坝高156 米, 库容9163 亿方, 其上游还有一系列的梯级大坝, 面对岷江上游曾多次发生7 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区和大规模山崩堵江溃坝的历史背景, 一旦类似叠溪、松潘大地震的事件重演, 后果将不堪设想。(转)
此次地震的震中在四川汶川,紫坪铺大坝就建在汶川的漩口镇——地震的震中。不知大坝的损坏情况如何?不过紫坪铺的建造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当时就有人提出过其对当地脆弱的地质结构,环境及都江堰人类文化遗产的影响。看来“人定胜天”这句老话是值得商榷的,对于自然来说我们真的很渺小很脆弱,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爱护自然,敬畏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