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中:西方輿論對華“怒廢禮”的來龍去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4 15:04:42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發表旅美教授譚中的文章指出,很多事情都說明中國崛起與西方利益發生嚴重衝突。文章說,西方輿論“怨廢親、怒廢禮”,中國以泱泱大國,不搞“以怨報怨”。全文轉載如下:
在這次西藏鬧事而人們趁機大肆對北京奧運進行惡毒攻擊、破壞奧運聖火在倫敦、巴黎、舊金山的傳遞的前前後後,西方輿論很不公正,激起中國民意沸騰,中國評論者分析有無知與蓄意兩種可能,蓄意後面是政治與國家利益的衝突。我覺得這不是“無限上綱”,而是人們對國際形勢認識逐漸深化,也想略抒己見。
罵中國人“五十年來基本上一直是一群暴徒和惡棍”而變成全球華人華裔衆矢之的的CNN節目主持人卡弗蒂不是最反華的,還有反得更厲害的竇蔔斯(Lou Dobbs),在他CNN“竇蔔斯節目”中,每次都把中國看成魔鬼一般,一談到“中國”眼光里就充滿殺氣。卡弗蒂說的那些話也不知被竇蔔斯重復過幾千百次,只是沒用“暴徒”、“惡棍”而已。
“白種人的包袱”
這就說明這次西方輿論衝擊北京奧運聖火既是突發事件,又是經常現象的聚焦。我們可以分三方面來談:一、我們所處的世界,人稱wheels within wheels(圈子里還有圈子);二、西方根據自己需要搞Chinese chameleon(中國變色龍)效應;三、中國崛起與西方利益衝突的問題。
這世界“圈子里還有圈子”,形勢複雜,像鴨子浮水,水面上優哉游哉,水底下運動激烈。有伊斯蘭教(回教)“聖戰”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盟友聯合暗地打恐,有反共勢力暗中對共産黨及其他左派政權顛覆、搗亂(包括搞藏獨),還有“經濟殺手”。2004年舊金山Berrett-Koeler出版的美國人樸爾金斯(John Perkins)的《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值得在中國廣爲傳播。
“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東方和西方永不相遇”,這是英國作家吉蔔林的名言。北京想辦好奧運、樣樣符合西方的規格與意願,表明東方急于想和西方擁抱,西方輿論聲勢浩大沖擊北京奧運代表了某些人不願意東西方相遇。吉蔔林于1899年發表絕世名詩《白種人的包袱》(White Man's Burden):“背上白種人的包袱/你們(白色)人種的精英/快把你們的兒子流放去/爲你們的俘虜服務”。詩人鼓勵全世界白種人“爲和平進行野蠻戰爭”,去讓全世界“半魔鬼、半童稚”的非白人“掂量你(白種人)的上帝和你的分量”。
甚至西方進步人士也承認,這“白種人的包袱”一代一代傳遞。有兩條綫:一條是爲西方的“俘虜服務”,用意識形態去同化非白種、非基督教社會;另一條是“爲和平進行野蠻戰爭”,就像當今的伊戰那樣。
牛津大學教授道遜(Raymond Dawson)在1967年名著《中國變色龍:歐洲對中華文明的概念分析》(The Chinese Chameleon: An Analysis of European Conceptio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中說:在歐洲人眼中,中國的形象因時而异,“也富也窮,也先進也落後,也聰明也愚蠢,也美麗也醜惡,也强盛也懦弱,也誠實也欺詐”,這一切都“僅僅反映出歐洲的需要”。這就是我說的“中國變色龍”效應。道遜教授進一步分析:“(西方)人類的基本需要似乎是把世界看成粗糙的‘我們 ’與‘他們’、文明對野蠻、神聖基督教對魔鬼邪教(heathenism),以及自由世界對共産主義的對立面”。
“國內是英雄,海外是流氓”
英國人有句名言:“Heroes at home, scoundrels abroad(在國內是英雄,在海外是流氓)”,意思是說,英國紳士道德具有雙重人格,在“神聖基督教”文明世界應該文質彬彬,在“魔鬼邪教”野蠻世界可以容許禽獸行爲。這使我們想到吉蔔林發表《白種人的包袱》第二年,八國聯軍打到北京、天津奸淫燒殺。還有在1850年代,美國派使者麥克連(Robert McLane)到中國談判中美交往,清廷官員傲慢、無法溝通。他的助手海軍上校布坎能氣憤地說,和中國人打交道的唯一辦法是:“每分鐘射他們一百萬發子彈”!
我們把前面兩點結合起來就可以看出:除了“無知與蓄意”以外,西方有很大一部分人壓根兒就把中國看成“他們”(不是“我們”),有一種“holier than thou(我比你神聖)”的優越感與文明歧視,當然也有“自由世界對共産主義”的水火不相容。這就不單是政治與國家利益的衝突,而有“文明沖突”的成分。
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于1996年出的《論文明沖突及重建世界秩序》,點出西方的衝突對象一是伊斯蘭文明(已經受到九一一事件和伊戰論證),另一是中國。他認爲有朝一日用中文的人數將會超過英文,中國“經濟發展增加了亞洲社會和西方——主要是美國——之間衝突的強度”。亨廷頓甚至設想在2010年可能發生 “全球文明戰爭”,“俄國和西方軍隊開進天安門廣場”,使人又想起當年八國聯軍的罪行。
這次西方輿論“怨廢親、怒廢禮”,既降低了自己的道義檔次,又使得歐盟成員國的總統、總理沒有膽量去享受北京將要舉行的有史以來最熱鬧的要人、名流大團聚的歡樂與榮耀。BBC某天報道奧運一開頭就用了一分鐘放映一個故意在嘴上塗點紅顔色的西藏臉孔,花高價來醜化中國(暗示西藏在流血),它明里、暗里肆意破壞北京卻怪中國“踐踏奧運精神”,明明知道這次搞了以後,2012年倫敦奧運會受到負面影響,卻仍然一意孤行。這一切都說明中國崛起與西方利益發生嚴重衝突。
全世界正在向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的兩極分化,美國本身這種分化也日趨嚴重,因而産生了Populism(平民主義)運動,民主黨兩位總統候選人都利用這種“平民主義”思潮拉票(希拉里和奧巴馬常常談“華”變色),CNN節目主持人竇蔔斯更是著名的“平民主義”運動喉舌。可是,許多美國論者都認爲:這種“平民主義”以及它高喊的貿易保護主義只能從根本上損害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美國內部正在兩條路綫上進行激烈鬥爭,值得中國冷靜觀察。
“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中國正在爲五分之一人類開創新天地(北京奧運不過是一個小小窗口而已),也引起全球震動。西方輿論“怨廢親、怒廢禮”,中國以泱泱大國,不搞“以怨報怨”。但中國人自己頭腦要清醒,崇洋媚外(包括“出洋風頭”)不討好,這方面的教訓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