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北美本地新闻 论坛 美国黄页 生活指南 房屋中心 跳蚤市场 招聘 商贸投资
印度自嘲:咱们与中国互相鄙视吧

发布时间:2008-03-12 20:44:29 【来源:明报】

  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纳(Tarun Khanna)刚刚出版了《数十亿企业家:中国和印度如何改造它们与你们的未来?(Billions of Entrepreneurs: How China and India are Reshaping their Futures and Yours)》一书,这本书试图回答关于两国在世界秩序中的位置的一系列煽动性问题。他向甘古利(Swagato Ganguly)谈他在印度和中国的经验:

  在你和黄亚生(Yasheng Huang)合著的文章中,你认为从长期来看印度可能超过中国。你有没有修正你早期的这种理论?

  不尽然。无论是在那篇文章还是在我的新书中,论点都是这两个国家的DNA很不一样。它们互为镜中倒影。与黄亚生合著的那篇文章认为如果你不把GDP增长当作唯一衡量方式,而是问一些兼容并包的问题(甚至只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例如印度和中国出现多少家世界级公司),就可能开拓关于两国相对实力的新鲜辩论。

  新书仍然以这种并列为基础,但更有雄心。我试图在一个比较框架里打开关于两国问题的潘多拉盒子,刺激人们讨论它们。

  你有一章是关于为什么中国人可以在一夜之间建造城市,而印度不能。

  每当公众利益和私人权益发生冲突,印度会过分倾向私人权益,而中国会倾向公共利益。如果他们在中国修路,你会得到补偿并搬走。而直到最近,我从我在北京所住的酒店往外看,酒店所在街道上只有一些有目的地前往某地的人们。但在过去两三年,我注意到人们只是在附近逗留。当中有些人说他们是在抗议。

  这是一幕街头剧,财产的接管没有逆转的希望。他们希望他们的赔偿将有所改变。在印度,只有富裕阶层会说道路建设是重要的。

  你说中国只有到了最近才承认私有企业。这是印度的长处之一吗?

  私人企业在中国有悠久历史,但被毛泽东消灭。粗略地说,私人企业是印度的长处,而公共企业是中国的长处。中国的政府非常有效率,因为它创造了强劲的动力。它告诉政府官员,如果他们创造经济剩余,他们将得到回报。

  在印度,官员感兴趣的是当选。发现一些你可以作出呼吁并采取立场的狭隘部分,并扩大这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差别。当这些部分无法就它们应该产生的公共好处达成共识,政府就出现政策麻痹。


相关评论】【 】【打印】【关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中文帮助 | 网站地图 | 生活指南 | 租房 | 二手 | 求职 | 商贸 | 新闻中心 | 北美本地新闻 | 黄页 | 论坛 | 网站首页
Copyright ©2003-2006; 美国中文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